買鞋的三大盲點,該把鞋櫃的鞋都翻出來看看了!
- 艾協小教室
- 2024年6月1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6月20日
鞋子又軟又輕好舒服,真的是好的嗎?

『穿起來又軟又舒服的鞋,其實很傷腳』,很多賣鞋的店家都很強調自己的鞋很軟很輕,穿起來就像漫步在雲端,但!你想過為什麼有的鞋會比較重,甚至踩起來體感有點硬,其實真就要考量到材料的組成及密度了。
假設當我們把鞋子所有組成的物件分開,分別可(約略)得到大底250g、鞋墊30g、中底10g、鞋面150g,因此得知大底是最重的,有些廠商也早已知道大底重量會影響整雙鞋子的總重量,因此減少大底中橡膠材料,但是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材料密度使得耐用度減弱,就會更不止滑或是不耐用,導致鞋子使用壽命降低,鞋子的支撐性也不夠好,但是如果將橡膠材料極大值,也會造成鞋子重量過重,因此許多仍使用較好材料的鞋底內部會有些格子或是挖洞設計,希望將耐磨性質,重量取得一個平衡。
總結以上,每雙鞋的大底材料與重量和耐磨、止滑都息息相關,這些都關乎一雙鞋的製作成本,因此不要再一昧的認為鞋子越軟越輕就是好的。

什麼材質的鞋底最防滑?
所以除了看場合穿鞋子,『看天氣』也很重要,最大的誤區就是以為越貴的鞋越不會滑倒,穿著昂貴的鞋款在下雨或有水的磨石子地上,還是有很大的機率會打滑的,避免踩踏有水的光滑地面或是謹慎地走過才是安全之策。
台灣四面環海屬於高濕度國家,常常變天就綿綿細雨,在天雨路滑的狀況下,到底怎麼樣的鞋子比較防滑呢?專家說了,要挑「橡膠鞋底」的最防滑,像是雨鞋或是登山靴。但即使是橡膠底,久沒穿鞋底變硬,也會影響到防滑度,但並不是每雙鞋都適合使用橡膠製底。

其實鞋底常見的材質有好多種,例如TPR、橡膠、PU、EVA、PVC等等,現在的鞋款五花八門,有時候也會因為功能而有所不同的選擇,例如運動鞋有耐磨跟彈性的考量而不單單只考慮止滑因素,這其中尤以橡膠跟EVA的摩擦係數是比較大的,但你以為只要穿橡膠底或EVA材質就可以完全避免滑倒,那就得回想我們剛剛一開始提到的『濕度』,有實驗顯示,相同材質的鞋在地面『濕的』都會比『乾的』摩擦力下降許多,不同材質也會在低溫或高溫的環境下改變摩擦力。

在鞋子中的腳趾要能活動
就像抓東西或握東西的動作能夠鍛鍊手指的握力一樣,活動腳趾能讓腳長出肌肉。如果鞋子的腳尖部分完全沒有腳趾活動的空間,就無法做出抓地、踢蹬之類的基本動作,腳底的肌肉也會逐漸消失。不僅如此,這也會造成拇趾外翻或扁平足、開張足。換句話說,鞋子太鬆或太緊都不行,因此,「鞋尖部分是否保留少許空間」是挑選鞋子的重點。只要有一根手指(1~1.5公分左右)的空間,腳趾就能伸展開來,自由活動。
挑選鞋子時,可以先把裡面的鞋墊拿出來,實際把腳放到鞋墊上看看。如果拇趾到小趾都能放在鞋墊上,腳尖還有保留了一根手指的空間就沒問題。相反地,如果腳趾超出鞋墊,就是空間不足的證據。
趁此機會,重新測量腳的尺寸吧!自己一直以為的尺寸,往往與實際尺寸不同,有時左右腳尺寸也會不同。
話雖如此,我想大家有時候也會想穿時髦的鞋子,或是因為工作必須穿規定的鞋子吧?完全沒問題,只要請先準備好滿足上述條件的「保養鞋」,以便在回家之後,保養疲勞的雙腳。只要花5分鐘的時間穿著保養鞋走路,再做「腳趾伸展操」,就能在穿喜歡的鞋子的同時,防止腳趾變形。
Comments